鏈路太短應小心近端串擾和回波損耗
在普通建築的綜合布線設計、施工、驗收中,長度往往是*為關注的問題。由於銅導體其固有的電阻屬性導致銅
纜的傳輸距離不可能太長,為此TIA組織製訂了*長90米的鏈路、*長100米的通道標準,更多的人關注的是能不
能把銅纜的傳輸距離傳播的更遠一些。
幾乎很少有人關注短鏈路問題。眾所周知,銅纜長度越長,測試的參數越低,性能越差。短鏈路問題是指鏈路越
短時,測試的參數越低,通過測試的可能性越低。尤其是鏈路長度低於15米時,近端串擾(NEXT)和回波損耗(
RL)這兩個重要的參數性能急劇下降。根據TIA/EIA標準,把“短鏈路”定義為連接器之間小於或等於15米的水
平電纜鏈路。短鏈路問題則定義為當兩個連接器之間的水平電纜距離足夠短於標準時,**個連接器的NEXT和回
波損耗效應冇有被完全衰減。
在信號傳輸過程中,信號碰到特性阻抗不連續的地方(端接模塊、線纜扭曲擠壓),會有較強的反射信號回來。
如果鏈路較短,強烈的反射信號得不到足夠的衰減,在信號發送端就會檢測到較強的回波信號,大的反射信號可
能會被看成接收的信號,這種效應會產生誤碼,測試也就會造成回波損耗測試失敗。就像粗水管的水進入細水管
時,水流會倒回。標準委員會注意到了此現象,在TIA組織發布了568B六類布線標準之後,緊接著發布了TIA
568B.2-3。在附錄中對短鏈路的插入損耗、回波損耗的判斷做了修訂,引入3dB原則。當被測的鏈路插入損耗小
於3dB時,回波損耗性能可以忽略,不作為判斷鏈路總體性能的通過與否的依據。
近端串擾(NEXT)是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參數,它是接收的正確信號與近端串擾信號之間的一個比值。在信號傳
輸過程中,高頻率的電子時鐘使得信號之間的互相乾擾比較強烈。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開絞距離過大時,就會
造成近端串擾測試不通過現象。在短鏈路中遠端產生的NEXT信號冇有經過有效的衰減,傳達到近端,導致測試結
果失敗。ISO組織在ISO11801標準中,引入4dB原則,即當被測的鏈路插入損耗小於4dB時,NEXT性能可以忽略,
不作為判定鏈路總體性能通過與否的依據。該原則僅適合於ISO標準,不適合於TIA標準。
普通建築內部的短鏈路較少但是數據中心機房的布線係統短鏈路居多,可見短鏈路問題和長鏈路問題同樣值得關
注。可以通過以下措施解決短鏈路問題:
1、避免發生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儘量減少短鏈路現象的發生,儘量使鏈路長度長於15米但是並不推薦無謂的
增加鏈路長度。
2、保證施工過程中不出現線纜過度扭曲,拒絕野蠻施工
3、良好的模塊、配線架端接。
4、在施工過程中,及時發現 ,儘早解決。